本报北京6月2日电(通讯员宋超、王坤)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0多名专家教授合作,5月20日成功地将一位父亲150厘米的小肠移植给他18岁的儿子。今天获悉:新植入的小肠已成活,肠功能恢复,患者已开始进食并下床活动。专家们认为,这一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,为挽救肠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命开辟了新的途径,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手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据检索,开展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手术在我国尚属首例。在所有大器官移植中,小肠因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,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强烈,移植难度最大。我国已开展的4例小肠移植手术均为尸体供肠,无一例长期存活。活体小肠移植是从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小肠作为供肠,一般选择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作为供体,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。此前,只有美国、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开展此项手术,仅有5例获成功。此次患者是河南卢氏县农民杨润生的儿子杨锋。去年9月,患者因肠梗阻坏死,在当地医院做小肠切除手术,小肠仅剩40厘米,术后患者严重腹泻,体重下降,1.85米的身高体重只有35公斤,生命难以维持。去年11月,患者来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,经检查,被确诊为短肠综合症。对此西京医院会诊决定采取活体小肠移植方法挽救其生命。5月20日,西京医院胃肠外科、麻醉科、心血管外科等23个科室协作,王为忠主任、吴国生等专家密切配合,对患者父子同时实施手术,先切取患者父亲的150厘米回肠,经灌洗后分别与患者的血管及肠管吻合。经过13个小时的努力,手术顺利完成。术后第3天患者即开始进食并下床活动。经检查,患者移植的小肠已成活,功能恢复良好,其父亲也已康复。目前医护人员正进行艰巨的抗排异反应等治疗。